2025年4月3日中午,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制度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和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邀请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深哲长聘副教授举行学术讲座。学院教师、本硕博学生以及校外学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何其春教授主持。

江深哲教授讲座
江教授分享了两篇对于我国当下促进消费有重大政策借鉴价值的论文。首先分享了“扩大消费是否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论文。此篇论文是和我校陈斌开副校长、夏俊杰教授等合作,从跨国面板数据和我国分省面板数据得到消费率和长期经济速度的倒U关系。然后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多部门的异质性企业内生增长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型的需求侧包含两种内部需求,消费和投资。模型的供给侧包含两个中间品部门,其中消费密集型部门的产品更多被用于生产最终消费品,而投资密集型部门的产品更多被用于生产最终投资品,每个企业都拥有进入-成长-退出的动态过程。论文使用大量宏观和微观数据估计了模型参数,结果显示投资密集型行业的进入门槛远大于消费密集型行业。模型生成了消费率与长期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当消费率偏低时,适当扩大消费通过带动更多企业进入,提高了生产技术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进而拉动了投资,长期增速上升;当消费率偏高时,进一步扩大消费导致资本积累不足,限制了供给侧的生产活动,长期增速下降。与此同时,模型也解释了中国供给侧的三个重要特征事实,包括消费率更高的行业有更多小企业、更高的新企业数量增速和更快的技术进步速度。最后,论文的定量结果显示:如果中国最终消费率上升10个百分点,投资回报率上升0.65个百分点,资本积累速度上升0.03个百分点,生产率增速上升0.19个百分点,总产出增速上升0.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由于消费率和经济增速的同时上升,按等值消费衡量的社会总福利(Consumption Equivalent Welfare)提高了46.15%。
江教授随后分享了和林毅夫教授等合作的“Stage-Dependent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的论文。江教授同样给出了“特征事实”:亚洲四小龙或者四小虎在发展初期都是高基础设施投资,而同样的特征没有发生在经济表现不好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论文首先采用企业层面数据,发现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和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后论文进行理论建模,引入了企业家的融资约束,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在发展初期弱化企业家的融资约束,从而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经济增长。论文最后进行了参数校准等量化分析。证实了不同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会决定发展路径,国家能力强的国家会选择高基础设施投资,然后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占比会下降。从而也和第一篇我国现阶段需要依赖内需和消费呼应。

讲座现场
江教授的分享展示了严谨的经济学研究是如何用科学和逻辑的方法把道理说清楚。除了分享论文,江教授还分享了国家对于经济学原创理论的重视,博士生培养的经验,以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在座的师生与江教授积极交流,也学习到了一流中文论文和英文论文的研究范式。讲座在多次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此次学术讲座将进一步深化我院在经济学前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一流的经济学后备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经济学人力资本有重要意义。
END
撰稿:何其春
审稿:王颖
编辑:沈嘉怡
审核: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