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践出真知,劳动铸青春”:劳动实践周回顾

发布时间:2025-01-19    点击数:

青春是严寒冬日里的不灭之火,

劳动是人格塑造中的础础基石。

这个冬天,我们“育”“践”成长。

跨越书本理论,体验职场实操的真知;

共创温馨雅舍,培养有序生活的美德;

打破课堂局限,挖掘超越自我的潜能。

为鼓励学生响应时代号召,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实干精神,走向广阔天地,创新发展学院立足学生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结合本学期劳动实践周实际工作和专业培养方案,开展了劳动实践周活动。通过丰富的课程,同学们在科研探索、创业实践、宿舍生活、留学规划、考公写作等方面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本期劳动实践周活动圆满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01

“挑战杯”论文大赛指导

如何跨进“学术研究”之门

1月8日上午,“如何跨进‘学术研究’之门”的“挑战杯”论文大赛指导实践课程在学术会堂202如期举行。

创新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袁淳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从“WHY Research”到“HOW Research”的学术研究全过程。他从“WHY Research”切入,指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理论贡献与因果识别的重要意义,重视“解释、预测、改造”在科研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他通过剖析真实研究案例和期刊论文,说明了学术研究与现实经济社会之间的深层联系,鼓励同学们立足中国、服务中国,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围绕“Research WHAT”与“HOW Research”,袁淳老师系统梳理了学术选题的原则、文献阅读与研究设计的关键路径、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的技巧,指出“创新与贡献”是论文评价的核心标准,准确度量与严谨识别更是研究成败的关键。他强调,论文选题既要从丰富的文献中汲取灵感,也要密切关注现实问题;在模型与机制分析方面,要时刻警惕内生性问题,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撰写阶段需要遵循“引言—理论分析—研究设计—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结论与政策建议”的常规逻辑。最后,袁淳老师建议同学们多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打磨研究思路;善用多种统计分析工具调试数据,提高对学术研究敏锐度;注重团队合作与跨学科融通,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碰撞火花,勉励同学们扎根中国大地,秉持严谨的态度,不断探究学术前沿,在“挑战杯”论文大赛中展现出中财学子的科研力量。

0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

1月8日上午,教务处教学实验与实践科蔡佳林老师带来了“做好创新创业项目”专题分享。

蔡佳林老师指出了当前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中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包括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足、对其他学校项目的了解不足、对自身项目的迷茫以及对实施步骤的不清晰等,并对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思路。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调学生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应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自主研究和实践;分析了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的关系,指出当前本科层次的78项比赛中,有20项以上直接与创新相关,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同时,蔡佳林老师分享了如何寻找项目、撰写商业计划书和进行路演的技巧,强调项目应契合赛道要求,商业计划书需包含市场调研、产品与服务、财务与融资等内容,并提供清晰的逻辑和数据支持。

03

企业参观走访

1月8日下午,创新发展学院开展了企业参观走访活动,学院师生分别前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IBM创新中心、荣耀北京研发中心、京东集团、中信建投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参访交流。

师生参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师生参访IBM创新中心

师生参访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师生参访京东集团

师生参访荣耀北京研发中心

师生参访中信建投证券投资教育基地

此次企业走访活动有效深化校企合作,为同学们提供了实地探访并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发展态势的机会,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坚实桥梁。

04

宿舍收纳课堂

1月9日上午,创新发展学院于学术会堂202举办了宿舍收纳小课堂专场活动。本次课程由整理收纳赛项国赛评委、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整理收纳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家庭服务业协会整理收纳专委会秘书长胥子老师主讲。她以“从整理到规划,从宿舍到人生”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提高收纳效

率以及营造温馨的宿舍氛围,并向大家阐释了简洁、通透的宿舍环境对于显著提升生活与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尾声,胥子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牛仔裤收纳挑战”等趣味活动,并布置了“整理前后对比”的课后作业,鼓励同学们在一周内完成宿舍的整理实践。课后,同学们积极投入到学以致用的宿舍“大变身”劳动实践中,美化共同家园。

优秀范例:学五245万芷欣

变身前

变身后

05

留学规划与国际视野拓展

1月9日下午,创新发展学院于学术会堂202举办了主题为“留学规划与国际视野拓展”的实践课程。本次课程中,学院邀请了国际合作处学生交流事务科张成汉老师与北京新东方美国硕博部高级经理张珮璐进行授课。

张成汉老师对学校海外交流项目进行全面解析,并结合实例提供了海外留学规划建议。他围绕“大学生涯规划”,对大一至大四不同阶段的学业和职业准备做了详细的时间线梳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相关项目为未来升学或求职奠定坚实基础。张成汉老师重点介绍了学校“国家级资助项目”“免学费交换项目”“海外高水平大学访学”“3+1+X项目”“本升硕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海外学习机会,并结合我校与英美、日韩、欧洲等地高校的合作案例,深入阐释了每类项目的申请要求和项目优势。

在项目申报流程与资助政策方面,张成汉老师通过数据与实例详细说明了从项目信息查询、校内审核、海外院校接收,再到离校行前准备、返校手续、经验分享的全流程管理方式。他特别指出,参与者需完成行前教育、严格履行离校与返校手续,方可进行学分转换与申请校级奖助。最后,他介绍了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CSC加拿大Mitacs科研实习项目、学校校友基金会等提供的奖助机制,为家庭经济相对困难但有留学意愿的同学提供了指引。

张珮璐老师带来了主题为《把握变局,规划先行大学生未来选择与发展解析》的分享。她从真实数据出发,解说了高校毕业生去向的三个目标与就业、考研两个赛道的现状,并强调高校学生应当“升学+就业”齐规划,留意核心时间轴,为不同成长路径做全面准备。同时,她对比了不同国家/地区留学花费、各自优势、录取标准、专业特色,强调选对目标至关重要。在留学准备方面,张珮璐老师为同学们推荐了部分海外专业,从成功留学的案例出发,说明个性化背景提升的重要性。

最后,张珮璐老师勉励同学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获取全球视野,建立独立人格。本次实践课程不仅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了海外交流项目及其申报要求,也为大家指明了如何通过科学规划提升综合素质、赢得海外深造的机会。

06

财经人才职场胜任力分析

1月10日上午,“财经人才职场胜任力分析”的主题沙龙在学术会堂202如期举行。国投集团总经理助理、国投人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书豪,建银国际产业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仑分别从增强求职本领、把握金融行业人才新需求两个层面进行了分享。

孟书豪为同学们带来了《共话未来以终为始,提升求职能力、增强求职本领》专题分享,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就业态势,从现实角度分析了当下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存在的“四不”现象与“三个脱节”的突出问题。他强调,大学生要理性看待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妥善利用资源,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关键几步,注重日常积累,不断增强求职本领。他强调,同学们要及早掌握求职知识并明确求职时间线,把握简历撰写注意事项,撰写简洁美观细节得体的高质量简历,展现个人优势并匹配岗位需求。

随后,王仑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新经济形势下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专题分享,讲述了金融行业的投资与投行在工作业务、研究方向、侧重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以此为出发点辨析了金融行业中不同业务对人才需求的不同要求;从业内资深人士的角度对资产管理、私募股权相关监管政策等行业动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由此展开延伸,从机构和企业的双重角度剖析“就业难”的问题。他强调,高校学生应当处理好个人与平台的关系,借助平台力量提升自我,端正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并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快速成长,同时对个人品格塑造、个人职业规划两个维度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供了有益建议。

07

考公新变化与公文写作指导

1月10日下午,“考公新变化与公文写作指导”课程在学术会堂202举行。粉笔教育优质培训师葛嘉诚与公考培训师丁姝宁结合自身丰富教学经验进行了生动的授课。

葛嘉诚分享了《政治理论考情分析及备考指导》,指出学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常识中的细节与冷知识,通过结合初高中的政治课程学习经验把握重点,将知识点结合相关理论原理进行有效记忆,并及时更新消息,关注时事新闻。他结合真实考题的考点与易错点强调要仔细辨析不同表述间的细小差异,强调着重把握重要考点的定义和本质,建议同学们结合思政课程,做到课本与实际有机联动。

丁姝宁分享了《申论考情分析及备考指导》,强调“申论”的特殊性在于申而论之,需要紧扣并提取材料内容,不能主观臆断。她分析了单一题、综合题、公文题、作文题等不同题型的特点和答题要点,结合真实案例,对赋分理念、相关要素、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08

职业采访与职业成长规划书撰写

在一系列职业规划与求职技巧课程的学习后,为进一步了解新经济形势下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探查“职场人”的真实工作生态并储备面对职场的必备技能,学院举行了职业采访与职业成长规划书撰写系列实训活动。通过采访相关从业人员,帮助同学们明晰职业目标,引导大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不仅是对自我的挑战,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实践出真知,劳动铸青春,希望同学们新的一年创新求索、勤思笃行,以昂扬的风貌和踏实的进取精神,书写新的篇章!

撰稿:张嘉莉、孙语焓

图片:熊丹妮、韩宜静、常飞燕、韩艳春、侯宣羽、张逢缘、尹治衡、万芷欣

审稿:林艺茹、陈雪

编辑:沈嘉怡

审核:王颖

学院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2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学院南路校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