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用知识浇灌希望的耕耘
一次以科技赋能振兴的探索
一段为民族团结铸魂的征程
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创行青海 龙马筑梦”实践团队一行14人,深入青海西宁,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从三江源民族中学的夏令营课堂,到二十里铺村的数字赋能现场,再到博物馆的文化溯源之旅,团队以多元行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青春力量服务高原发展。
“创行青海 龙马筑梦”社会实践视频
育梦民族校园,绘青春共舞画卷

图1:三江源民族中学大合影
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实践团队已连续三年打造“繁星梦工厂”夏令营,覆盖全校2000余名师生,构建起“启智励行”的支教助学新模式。
团队面向初一年级,围绕“文化+艺术+科技”脉络,精心设计 7门特色课程,涵盖剪纸、历史情景剧、古典舞、朗诵、科学实验、AI与机器人等领域,让课堂成为多元素养培育的沃土。
图 2:兴趣社团上的精彩瞬间
此外,团队还在初、高中部分别开展两场“破茧引航,龙马逐光”励志宣讲。成员结合自身经历与时代热点,围绕“如何在逆境中坚持梦想”“科技发展对青年成长的新要求”等话题展开分享。学生们就“如何平衡兴趣与学业”“大学专业选择”等问题踊跃提问,团队成员以朋辈视角耐心解答,让奋进力量在真诚交流中自然传递。

图 3:励志宣讲精彩瞬间

图4:励志宣讲现场互动交流
结营日的“寻梦而行 向阳而生”汇报展演,成为夏令营成果的生动注脚。演出实现“人人有节目”:师生同台演绎古典舞《春意》、创意走秀《剪影千年・纸间律动》、集体朗诵《中华少年》等节目,展现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演出尾声,三江源民族中学康校长为团队成员颁发先进个人证书,并授予锦旗,为这段教育帮扶之旅画上温暖句点。

图 6:古典舞《春意》表演

图 7:《中华少年》朗诵表演

图8:康校长为团队颁发证书与锦旗
数字赋能乡村,谱振兴共富新篇

图9:实践团队于二十里铺村前合影
团队走进二十里铺村,将数字工具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开展针对性帮扶行动。

图10:团队成员与村干部交流讨论
团队开展“人工智能赋能乡村电商”讲座,演示AI工具在生成广告文案、优化商品描述等方面的功能,提炼“素材拍摄—AI剪辑—智能发布”标准化流程,指导村干部制作首条快手带货视频。
为让村民轻松掌握技能,团队编写《人工智能使用手册》《快团团使用手册》,以图文形式详解操作步骤。同时,制作《二十里铺村史村貌》《旧轨》《村民答非所问》三部视频,记录乡村历史、记忆与现状,为文化传播留下珍贵素材。

图11:二十里铺村村支书为实践团队授旗
品藏韵悟同心,寻民族共通基因

图12:团队成员于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合影
团队走进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馆内绚丽的唐卡、古朴的藏式器具、厚重的文献典籍,系统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为深入传播民族团结理念,团队策划拍摄“青年视角・民族瑰宝” 主题微团课。镜头下,唐卡的金线在光影中流转,陶罐的纹路诉说着岁月故事,让观众透过屏幕感受民族文化交融的力量。

图13:团队成员拍摄主题微团课
7 月 1 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 104 周年,团队来到青海省博物馆,通过党史展览中的珍贵照片、文献和场景复原,重温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感受历史震撼。

图 14:团队在青海省博物馆聆听党史讲解
图15:团队于青海省博物馆合影
此次青海之行,团队以文化为桥、以教育为帆、以科技为翼,在实践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未来,“创行青海 龙马筑梦”团队将持续传递民族团结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感言,共话实践意义
虽此次实践时光短暂,可我的收获却极为丰硕。在三江源民族中学,借助特色课程与励志宣讲,努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孩子们的心田。身处二十里铺村,我们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于博物院中,我向观众讲解青海文化瑰宝,深刻感受到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这些宝贵经历,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青海之行的讲话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坚定理想抱负,努力为祖国的教育进步、民族团结以及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刘泽宇 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公司理财)23-1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深入青藏高原、用智慧和汗水投身支教扶贫的扎实行动,更是一场在基层一线践行中财大青年财经报国使命担当的成长旅程。在活动中,我们将经济学专业知识运用到教育助学、乡村振兴之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嘱托。活动给我提供了深入乡村一线、基层一线的宝贵经历,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重视应用与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的挺膺担当,鼓励我以之为己任,贡献青年力量。
——殷梓盛 经济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24-2
此次实践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次研学或实践,不如说这是一场找寻初心之旅、双向赋能之旅。我们为村两委制作宣传短片、开展微培训;给孩子们讲授兴趣课程、分享求学经历……可能我们做的还不够多、还可以更好,但每当村支书热情洋溢地展望村镇的发展前景,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和渴求知识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徐徐铺展,也见证着祖国的接班人在茁壮成长。与此同时,我也重新定义着“何为意义,青年何为”,可能就是知行合一:在大有可为的实践沃土上,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我们想着,虽然我们离开了西宁,但我们也一定要留下些什么,未来也一定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韩潇 财政学(财政理论与政策)24
薪火相传,步履不停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青春建功,共筑华章
文字|刘泽宇 何建祺
图片|“创行青海 龙马筑梦”实践团队
审稿|林艺茹 巴蕾
排版|柴新凯
编辑|沈嘉怡
审核|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