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团学工  >   团学工作  >   正文

青年力行|关于开展“财经报国青年力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15    点击数:

关于开展“财经报国青年力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校团委拟于2025年5月至10月开展“财经报国青年力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实践面向我校全体全日制本科生(含双培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预科生和留学生,并由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专兼职团干部、辅导员等带队指导参与实践。

二、实践内容

师生团队围绕“红色旗帜行”“青春强国行”“万企调研行”“青耘乡土行”“社会观察行”“志愿先锋行”六大方向,通过“常规活动+专项活动”的组织模式,系统化开展实践,将暑期社会实践打造成为青年师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大思政精品课”。

(一)红色旗帜行

常规活动:从新中国经济史和改革开放史出发,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思想体系的历史基因和创新密码,总结其发展特点和实践经验。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开展寻访活动,在行走思政课中开展主题宣讲、文化传播、案例研习、项目研学。面向家乡中小学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围绕青年关心、青年关注、青年关切的话题进行青年化理论阐述。

专项活动:“疆融知行·石榴同心”——青春聚力,籽籽同心(承办单位:经济学院)

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围绕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各民族共同富裕、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一带一路”建设、财税支持、金融支持政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点难点问题开设社会调研和课题研究,形成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相关研究成果。

(二)青春强国行

常规活动: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围绕新质生产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财税金融领域改革、共同富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难点问题开展社会调研和课题研究,形成学术论文、资政报告等相关研究成果。

专项活动:“金融知行·经世青为”——金融强国新实践,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承办单位: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立足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组织青年学子深入乡村振兴主战场与保险行业一线,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核心领域(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通过案例剖析、田野调查、行业访谈等形式,运用问卷调研、数据建模、政策推演等专业方法,形成具有政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助力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深化专业认知,锻造金融报国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三)万企调研行

常规活动: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主题,通过问卷调查、线下走访、座谈等方式走进企业开展调研,走入与自身专业相匹配的企业参与实习见习。在企业调研中聚焦经济发展研究的现实关切,撰写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和研究论文,以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直面企业生存发展的甘苦,感悟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专项活动:“新质知行·民企探路”——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中国实践,人工智能浪潮下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探索(承办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特色,紧扣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等社会热点,跨学科协同、校政企联动,通过案例与数据分析、实地走访调研、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青春力量。

(四)青耘乡土行

常规活动:引导青年师生扎根中国大地,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结合财经类学科专业与调研目的,深入新农村开展实践研学和服务。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提出有益分析和对策建议。

专项活动:“乡韵知行·青简凝志”——“青简凝志”村史村志发掘传承(承办单位:会计学院)

通过资料搜集、问卷调查、调研走访等方式,深入乡村开展实践调研与文化遗产发掘,重点开展村史村志编撰活动,以及红色资源开发、文旅产业发展、养老支教志愿和生态环保治理等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五)社会观察行

常规活动:围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商业体系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之间公共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流动等方面形成高质量社会调查报告,从青春视角以专业知识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专项活动:“基层知行·数说民生”——数智赋能·民生共治,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小数据”大智慧(承办单位:信息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以“小数据解决大民生”为理念,通过组织学生团队深入社区开展问卷调查、居民访谈和数据可视化分析,从经济社会统计、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等前沿领域出发,聚焦社区老龄化、垃圾分类、公共空间利用等具体民生问题,旨在以数据驱动基层治理优化。

(六)志愿先锋行

常规活动:主动向社区报到,开展反金融诈骗宣传、社保分类及缴纳标准介绍、税收政策普及、理财知识分享、合理消费观培养等公益性宣讲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参与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性劳动,在主动作为中强化公共服务意识。

专项活动:“公益知行·财菁一课”——财经小课堂(承办单位:校团委)

结合财经类专业所长,线上线下进行基础经济学知识讲解,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财经知识,围绕货币起源、正确的金钱观、如何赚钱、合理消费、理财规划、诈骗陷阱等方面,借助专业知识解释身边与财经相关的现象,帮助青少年开启财经素养之门,助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

以上专项活动具体内容详见《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介绍》(附件1)

师生团队根据以上方向,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在制定具体实践方案的过程中,可同时结合团中央、北京团市委及其他省市团组织专项活动要求细化实践主题,开展特色实践。

三、组织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学生人数为6-12人,每名学生仅可立项一个实践项目(仅限校内活动,针对团中央、北京团市委及其他省市团组织的专项活动不做限制),每个项目须由一名及以上校内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实践全程须强化师生互动,师生协同明确实践选题、实践路线、实践任务,并建立完善长效化指导机制,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动实践成果的转化利用。

实践团队依托班级团支部或功能型团支部进行立项申报(同一项目不可重复申报),团队负责人所在团支部即为推荐立项团支部。每支团队中推荐立项团支部的成员比例不得低于团队总人数的40%(向下取整),鼓励在此基础上跨支部开展实践,功能型团支部需要成员占比100%。

专项活动和常规活动分为前后两批次进行申报。未入选专项活动的团队可酌情调整申报内容继续申报常规活动立项。

(1)针对专项活动,各承办单位对申报项目开展评审论证,结合报名情况、申报书质量筛选一定比例的团队予以立项。对于由一个学院担任承办单位的专项活动,承办单位团队入选数量原则上不超过立项团队总数的30%,对于由两个学院担任承办单位的专项活动,承办单位团队入选数量原则上不超过立项团队总数的50%。

(2)针对常规活动,各二级团组织汇总下设团支部推荐立项的所有项目,组织开展评审论证,推荐其中1个项目作为学院“一院一品”项目。“一院一品”团队成员原则上须包含本硕博至少两个学段,须至少由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专职团干部共同指导,且至少有一名指导老师随队开展实践。除承办专项活动单位外,原则上不应将专项活动立项项目推荐为学院“一院一品”项目。

四、工作安排

(一)专项活动

1.项目申报阶段(5月13日-5月21日)

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实践团队填写《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表》(附件2),并于截止日期前以邮件的方式发送至专项承办单位邮箱(详见附件1《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介绍》)

2.专项承办单位审核阶段(5月22日-6月3日)

各专项承办单位召开项目评审论证会,筛选一定数量的团队予以立项,审核结果于承办单位网站公示(不少于三天)。

3.系统申报阶段(6月4日-6月11日)

入选专项活动的团队将《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表》(附件2)和签署后的《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承诺书与知情同意书》(附件4),于截止日期前通过数字团学系统填报相应内容并提交。填报系统时,在“实践主题”一栏请选择所属专项名称。

具体填报流程:电脑端校园信息门户系统直通车专栏—数字团学系统—实践学术部项目—热门活动

4.辅导培训阶段(5月-6月)

各专项承办单位结合专项特色,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方法与应用》系列课程,课程面向对象为所有立项团队成员,具体安排详见《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方法与应用>系列课程的通知》(附件5)。

5.实践开展阶段(7月-9月)

各专项立项实践团队每日须向专项承办单位进行安全报备。实践团队应于实践完成5天内向专项承办单位报送新闻稿件、照片、动图、微纪录片等材料,新闻稿件格式要求及参考案例见《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报送要求》(附件7)。

6.实践总结阶段(9月-10月)

各专项立项实践团队须通过数字团学系统提交实践报告、实践照片(5张及以上,JPG或PNG格式,画质清晰,大于1Mb)及微纪录片(4-8分钟,以网盘链接形式放于word文档中,有效期永久,格式MP4,分辨率1920*1080)。

为进一步加强专项动员,共同孵化品牌项目,校团委和专项承办单位将共同组织开展实践成果结项评审,原则上专项活动项目评优比例高于常规活动项目。

(二)常规活动

1.项目申报阶段(5月22日-6月11日)

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实践团队填写《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表》(附件2),签署《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承诺书与知情同意书》(附件4),于截止日期前通过数字团学系统填报相应内容并提交PDF版申请表与安全承诺书、知情同意书签字扫描件。

具体填报流程:电脑端校园信息门户系统直通车专栏—数字团学系统—实践学术部项目—热门活动

(“项目所属团支部类型”一栏,从学院立项团队请选择“班级团支部”或“院级团学组织功能型团支部”,从校团委立项团队请选择“校级团学组织功能型团支部”。)

2.二级团组织初审提交阶段(6月12日-6月22日)

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和专职团干部召开项目评审论证会,对团支部推荐立项的实践项目进行初审并进行公示(不少于三天)。校级团学组织功能型团支部推荐实践项目的相关流程另行通知。

3.辅导培训阶段(5月-6月)

学院将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方法与应用》系列课程。课程面向对象为拟申报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成员,具体安排后续通知。

4.校团委立项评审阶段(6月23日-6月30日)

校团委将组建评审小组进行“一院一品”项目评审,从实践主题、调研方法、资源支撑等维度进行深度论证,确保“一院一品”项目体现学院特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5.实践开展阶段(7月-9月)

安全报备工作。各实践团队应严格按照申请材料中的既定日程安排推进实践进度,并根据进度向学院负责人进行安全报备。入选专项活动的团队在专项承办单位进行安全报备的同时,须同步向本学院负责人进行安全报备。

“一院一品”项目团队应于实践完成5天内将新闻稿件、照片、动图、微纪录片等材料报送至邮箱cufe_sjxsb@163.com,报送有效新闻稿不少于1篇,且必须和新闻稿一并提交相关实践微视频。鼓励其他项目进行实践动态相关的新闻投稿,新闻稿件格式要求及参考案例见《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报送要求》(附件7)。

6.实践总结阶段(9月-10月)

各实践团队须通过数字团学系统提交实践报告、实践照片(5张及以上,JPG或PNG格式,画质清晰,大于1Mb)及微纪录片(4-8分钟,以网盘链接形式放于word文档中,有效期永久,格式MP4,分辨率1920*1080)。

学院将于秋季学期开学两周内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工作,校团委将组织开展实践成果结项评审,评选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优秀项目、先进个人等奖项,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请有意向参加2025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扫码入群,后续相关通知将在群内发布:

躬行践履,挺膺担当。希望同学们走进广袤大地,去田野间感受民生百态,于企业中洞察行业脉动,在公益服务里传递温暖力量,以实践触摸时代,以行动诠释责任,书写中财大青年的强国答卷!

注: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相关附件。

END

撰稿:创新发展学院团委学术实践部

审稿:林艺茹、巴蕾、李祎博

编辑:沈嘉怡

审核:王颖

学院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2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学院南路校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