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青年力行 | 绘就蔗海新画卷,赋能壮乡共振兴 ——“蔗茂桂兴”实践团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擘画蔗糖产业发展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03    点击数: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深度结合,引领广大青年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院团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根据校团委“财经报国青年力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安排,广泛动员我院学子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暑假,我院组织了20支团队奔赴全国多地展开社会实践。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点亮砥砺初心,用行动践行财经报国使命担当。

团队简介

“蔗茂桂兴”实践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蔗野葳蕤,桂乡甜蜜——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下,擘画广西蔗糖产业发展图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实地考察制糖企业车间、甘蔗种植田地,全面了解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链布局现状。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以蔗糖产业振兴为抓手,分析其对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和拓展乡村振兴战略格局的重要作用,探寻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实践内容

车间里的国家战略:蔗海潮生,匠心炼糖

8月2日—3日,实践团队走进广西合浦湘桂糖业有限公司,从动力车间的蒸汽轰鸣,到压榨车间的甘蔗榨汁,再到制炼车间的糖浆结晶,最后是装车发货的繁忙景象,实践团队亲身感受了蔗糖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在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中,团队深刻领悟到,蔗糖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安全生产则是蔗糖产业的生命线,是对产品质量的严格坚守,更是端稳我国“糖罐子”的必然要求。

实践团队合照

实践团队参观糖厂生产线

泥土中的共富密码:红土情深,蔗农话甘

8月5日—8月7日,实践团队深入合浦县西厂镇的甘蔗地,与蔗农面对面交流。广西的红土地肥沃而富饶,为甘蔗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蔗农与糖厂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紧密而稳定的合作模式,甘蔗定向供应给糖厂,再由经销商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一位蔗农感慨道:“我们种甘蔗这么多年,跟糖厂合作一直很稳定,心里也踏实,就盼着每年能有个好收成。” 大家跟随蔗农走进田间地头,亲身观摩学习覆土、剥叶、除草等种植技术,沉浸到蔗农辛勤劳作的生活中,也真正理解了“共同富裕”的含义。

实践团队于合浦县西厂镇甘蔗地合照

实践团队与蔗农交流甘蔗种植细节

博物馆里的铸牢工程:民族瑰宝,产业谱新

8月9日,实践团队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探寻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在广西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蔗糖种植、制作和利用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相互交织,共同铺就蔗糖产业的发展根基。驻足观赏展品,聆听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实践团队意识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筑,促进蔗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民族人民,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更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必然要求。

实践团队于广西民族博物馆合照

广西民族博物馆内展览的传统木制榨糖机

实践团队微纪录片

结语

在八月的广西,“蔗茂桂兴”实践团队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与使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双脚丈量蔗糖产业的每一段历程。从糖厂车间的安全高效,到蔗田深处的共同富裕,再到民族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他们深入调研,探寻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蔗糖产业不仅是广西经济的甜蜜支柱,更是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撰稿:“蔗茂桂兴”实践团队

图片:“蔗茂桂兴”实践团队

审稿:林艺茹 巴蕾 柴新凯 吴轩宇

编辑:柴新凯 高奕凡

审核:王颖


学院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2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学院南路校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